“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这不仅为经济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也为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工作指明了方向。
《群众》杂志刊发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的文章,系统分析文化的高质量发展。
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应确立六大目标
一是提供高水平的文化产品,留下这个时代的代表作。任何时代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都是以文化的方式出现的。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建筑服饰,乃至实用器具,都像一粒粒珍珠一样,连缀成文明史。从这一点上看,我们必须有这个时代的高水平的文化产品,或者文艺作品,才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二是提高文化生产力和文化效益,推动文化名家涌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将推动文化艺术的日益繁荣,文化艺术的繁荣离不开文化名家的培育。文化名家就像一座座高峰,既为当代人提供精神产品,也为这个时代创造垂范后世的标杆。没有名家大师的时代,谈不上文化发展的高质量。
三是以文化人,满足多方面文化需要,丰富社会文化生活。高质量的文化建设能够推动全社会精神文化素养的提升,提升公民的文明程度,营造和谐进取、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四是传承核心价值观,凝聚民族精神,促进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大团结。高质量的文化建设将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营建,消弭因为民族、收入、地域等差异引发的社会不和谐。
五是有利于文化传承和创新,提升文化自信。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复兴,文化的复兴又仰赖于文化的自信。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必须有利于重塑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六是提升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高质量的文化建设还表现在文化走出去迈出坚实步伐。只有我们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大家走向世界,更多地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才能增强。
我们必须以全新的意识对文化发展谋篇布局,并使之成为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支撑点和发力点。
一是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对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传承文脉,把根留住,否则我们的民族复兴只会是随波逐流的浮萍。保护好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基因和血脉。与此同时,更要强调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适应新时代,服务新时代。
二是创作反映当代的精品力作。每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的印记,要写好当代史,记录时代。应当深入社会,扎根基层,做出这个时代的代表作,续写中国文化史,为中华文化增添当代中国人的华彩乐章。因此,写好身边的人物和历史,讲好身边的故事变得十分迫切。江苏在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比全国其它地方早,江苏的经验对于其它地区来说,都是可以借鉴的资源。我们要有担当意识,创作具有国家高度、时代水准的江苏作品,讲好江苏故事。
三是创新文化业态。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文艺样式。古希腊的神话和艺术是人类童年时代美丽的诗,具有永恒的魅力。唐诗宋词元曲也都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明珠,永载史册。但是,文化业态并不是由内容决定的,而是由呈现方式和手段,也就是技术决定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文化业态日新月异,就文化业态而言,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
四是进一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做强文艺团体,改变过去等靠要的生存态度和无病呻吟的创作态度。调动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同时积极做强文化企业。江苏国有文化企业的规模在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但规模上的庞大掩盖了一些内在的不足。随着行业变迁的加速,我们不得不认识到一些行业也存在短时内轰然崩塌的危险。对于今天的文化业态来说,置身这样一个业态加速更新的时代,我们要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而不是只能守成的管理者。
五是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提升文化创造力。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无论是盛唐时的中国,还是20世纪的美国,都是在不同文化的叠加共生中产生乘数效应,在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要学习先进的文化运作机制,通过文化开放和走进开放市场,磨练队伍,强化经营主体,提升文化竞争力。要以图书出口码洋、海外演出场次、影视海外销售额这样的硬指标来考核文化走出去的水平。通过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生产力和文化创造力。
六是积极支持人才和体制创新。引进高水平人才(包括跨地域甚至跨国界的合作以及柔性引进),不搞画地为牢,封闭式创作。在这方面,江苏在歌剧《运之河》等作品上有过成功的尝试。要进一步深化创作体制的改革,既要出作品,又要培养和锻炼艺术名家。尤其在省内要打破体制和体系的藩篱,突破门户之见,广泛调动全省各方面的力量,不拘一格降人才。充分发挥江苏高校集聚、专业齐全、人才众多的优势,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
七是形成新的考核指标体系。要集中资源打造精品,而非一味追求产量。过去那种以人均取代个性的指标,是立足于“有”,而不是立足于“好”。要以新的考核指标体系为抓手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满足更多个性化的需求。
八是将文化更好地融入生活。美好生活的需要离不开文化。要使得文化满足人民新的需求,一是要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为此必须细分市场,研究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二是要提供精品,为市场提供更加人性化、高水准的生活用品;三是要推动文化对生活的改造,艺术化生活,创造生活美学。
总之,高质量发展既要做好大众文化,又要提升精品文化。通过大众文化抬升精品文化,通过精品文化引领大众文化。
中共江苏省委群众杂志社主办
理论读库 ★决策锦囊 ★干部学堂
欢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