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岁的叶庆才是音坑乡音铿村人。17年前,他和妻子到义乌打工,在箱包厂从打杂做起。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刻苦认真好学的精神,让叶庆才逐步得到老板赏识。从普工到管理员到分厂厂长,叶庆才一共用了6年。
但一向不满足现状的叶庆才并不想止步于此。2007年叶庆才在义乌市后宅镇租厂房办了一个箱包加工厂。三年后,因儿子回开化读初中,妻子回家照顾。期间,妻子提起老家很多留守妇女,无业可务。
敏锐的叶庆才立即想到,不如把加工厂搬回老家。一方面,会比义务成本降低不少,另一方面,也为家乡经济作出贡献,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
2010年下半年,叶庆才把企业搬迁至音坑乡音铿村,建起了55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同时,利用互联网接单,搭上“互联网+”快车。“现在,厂里的来料加工业务有60%是网上接单的。”叶庆才告诉记者。
“现在,我已经在开化的华埠、何田、池淮等六七个乡镇建了加工点,有700多个农民帮着做来料加工。”叶庆才介绍,各种箱包的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一年发放加工费300多万元。
现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差非常小,利润往往被压到最低。近年来,实体工厂越来越难做的声音很多。叶庆才说,实业是根基,肯定倒不了,只要与时俱进,把关好产品质量,机会就永远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