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玉蔗,是云垌村客家人最普遍种植的两种农作物。
第一站是港南区木格镇云垌村。云垌村是个纯客家人聚居区域,这里的代表性人文地理符号就是广西最大的客家围屋群—君子垌客家围屋群(现存十九处)。君子垌围屋是贵港网友熟知的本土古代建筑遗址,对许多参加这次活动的本地网友而言,都是多次探访了。但尽管如此,十多座围屋中也多是参观了其中的二三座而已。
黎氏桅杆城
深秋时节的君子垌,稻谷已收割,白玉蔗也已陆续上市。2015年的秋收,受到前段时间台风“彩虹”的影响,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农者,受天时之限,可见一斑。这次来到君子垌,看到的桅杆城和云龙围,青砖古屋,飞檐斗拱,壁画浮雕,似往日的熟悉。
黎伯在热情讲解介绍。
黎老伯那口带着客语的普通话,不时指着屋脊上的各式壁雕,一一介绍,言语中透露着对先祖基业的骄傲。确实,这处连片的客家围屋群历160多年风雨与战乱而能大体保存至今,得益于当初雄厚的家族资本与过硬的建筑工艺与技术。
围屋前的月牙塘,是客家建筑的标配元素。
清代桅杆
桅杆是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标志和考取科举功名的象征,被客家人视为华表。清宣统元年,黎赓扬考取拔贡,曾任县长,地方官府为褒扬其功绩,拨款在黎氏祖祠前竖两条笔状桅杆,在夹柱上镌刻“钦命广西巡抚部院张提学司李为拔贡,宣统元年已酉科选中浔州府拔贡黎赓扬立字样,旧时文武官员经过此地,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敬意。
1950年—1951年间,四解部队数千解放军南下途中进驻君子垌住进客家围屋后,将大客厅用作“俱乐部”,在门额上绘上战士健身的人像,此处为该四野部队在君子垌设置的两个俱乐部之一,至今“俱乐部”三字仍存。
外面房门旁有“1234”,为当时四野驻扎营房编号遗存。
“东南尽美”横额
时驻君子垌部队首长请畅记城著名学者黎太康为俱乐部所在地题写楹联
横额:东南尽美
楹联:
议论自由,思想自由,此地屯成新世纪。
忧难与共,安乐与共,大家争当古英雄。
小伙伴纷纷拿出“枪炮”对客家围屋瑰宝“扫荡”。